探寻千年茶韵 传承非遗匠心

编辑:时间:2025-08-08 11:15:13 浏览次数:

探寻千年茶韵 传承非遗匠心

人工智能与信息学院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为深入践行“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的主题活动精神,8月47日,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与信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师生赴景德镇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开展“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走进这座承载1100余年茶文化记忆的古村落,在天祥号浮梁茶业博物馆溯源茶史荣光,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制茶技艺,更以电商专业技能为笔,让浮梁红茶的千年香韵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溯源天祥号 触摸茶史荣光

师生首站探访浮梁天祥号博物馆,老茶器、贸易文书与历史照片勾勒出浮梁茶的辉煌。“这是1915年浮梁红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证书!”吴宏昌先生详解荣光史:从明清远销欧亚的“茶马古道”商品,到新中国国礼茶,茶叶承载着商贸与文化交流记忆。

 

省级非遗传承人江建鸿(江大师)指着制茶工具说:“浮梁功夫红茶的‘功夫’,藏在每个细节当中,比如茶叶采摘的时间节点,制茶过程中揉捻力度等等。国礼品质,靠的是代代较真劲儿。”师生凝视泛黄奖状与旧制茶灶台,感悟“精行俭德” 的茶道哲学对工艺的极致追求与诚信坚守。

 

拜师学技艺 传承匠心意

在天祥茶号的制茶工坊,汪兰英女士成为同学们的 “实践导师”。她先示范了采茶的“一芽二叶” 标准:“手指要轻,不能捏伤芽头,这是对茶叶的尊重。”同学们穿梭在茶园中,亲手采摘鲜嫩的茶青,指尖很快被茶汁染成褐色。

进入制茶环节,从萎凋、揉捻到发酵、烘焙,汪老师手把手传授浮梁功夫红茶的传统制作工序并说道“揉捻要像按摩一样,让茶叶细胞壁破裂却不碎,这样香气才能慢慢释放。”同学们围在竹制揉捻槽旁,跟着节奏反复练习,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茶叶上,与茶汁融为一体。当亲手制作的红茶在杯中舒展,醇厚的香气弥漫开来时,学生们真切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意—— 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复制,更是匠心的传递。

 

 

电商赋新能  扬帆新起航

传统与电商的融合是实践重点。同学们化身“非遗推广官”:在博物馆搭建直播间,主播讲“巴拿马金奖”与国礼故事,点赞量达4.2万次;设计两款包装,一以严台村古村落风貌为灵感,设计融合“严子陵隐居”元素的茶叶包装,让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火花;一款以“浮梁古茶仓+青年共创+电商传播”为核心设计理念,融合浮梁地形纹理、茶仓呼吸结构、茶山脉络等意象,构建具有“生态、温度、文化”的现代浮梁茶包装。江大师称赞:“守住了根,接上了年轻人的脉。”

 

思政润心田 青春显担当

古茶树下,老师结合浮梁茶从“茶马古道”到“一带一路”的传承,讲“行走的思政课”:“文化传承要守根找路,你们用专业让老手艺活起来,就是强国有我的实践

 

以前对于茶叶也只是知道用开水冲泡,没想到在茶叶的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感人故事。”学生代表在发言中感慨道,“未来我要用专业知识,让更多人知道严台村的故事,让浮梁红茶香飘更远。”

 

通过实践,师生们从茶史学习者”成长为“文化传播者”。人工智能与信息学院将持续以“文化赣鄱行”为载体,让青年学子边走边学,扛起非遗守护与生态保护旗帜,让茶香伴青春,把“强国有我”扎进乡野。

 

人工智能与信息学院

2025年8月7日


下一篇: